“希森”土豆系列品種,是山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(chǎn)權的品種,兩度刷新世界單產(chǎn)紀錄,累計推廣超過3000萬畝,打破土豆“洋種子”壟斷,出口6個國家。記者前往希森集團蹲點調(diào)研,推出《“二十年磨一劍”,為中國育出一顆好土豆》,為方便讀者閱讀,現(xiàn)推出精讀版。
讀原文請點擊:蹲點調(diào)查|“二十年磨一劍”,為中國育出一顆好土豆
【資料圖】
綠油油的枝蔓鋪滿薯田,微風吹拂泛起層層綠浪,幾朵白色的土豆花點綴其中。
這幅掛在梁希森辦公室里的畫,記錄了“希森6號”土豆的生長情況,枝蔓蓋住的土地中,黃色的土豆正在長大。
“希森6號”,是山東樂陵希森馬鈴薯產(chǎn)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培育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(chǎn)權的土豆品種。集團董事長梁希森說,這個品種一畝地能產(chǎn)9噸,兩度刷新世界單產(chǎn)紀錄,推廣2000萬畝。
坐在辦公桌前,梁希森一抬頭就能看到這幅畫。而這也提醒著他的一個夙愿:以中國土豆種子,為國家再造5個產(chǎn)糧大省。
“育種二十多年,最難的時候只能賣房子育種”
2001年梁希森開始馬鈴薯育種時,很多人也沒想到。當時他經(jīng)營房地產(chǎn)項目正掙著大錢、快錢,咋看上了育種這不好掙的錢?梁希森小學沒畢業(yè),字認得都不多,為啥非要搞育種這樣有科技含量的事?
這緣起于他的小女兒在洋快餐店吃薯條的故事。得知炸薯條用的都是國外品種土豆時,梁希森頓時吃了一驚:“吃個土豆子,咋還要進口?!”
今年68歲的梁希森,小時因家境貧寒,10歲就離家四處討飯?!暗任矣绣X了,一家發(fā)一鍋白饅頭”是其最為樸素的心愿。對糧食,他有著來自骨子里的渴望。
育種,首先就要有真金白銀的投入。
“我們是連賠了十七八年!”梁希森深有感觸地說,沒想到賠了這么久,也沒想到會投這么多錢,眼見著40多億元投了進去。
碰壁后也有收獲。梁希森意識到,只靠花錢什么也搞不出來,必須要找專家?guī)е鴪F隊才能干出名堂。
2007年,希森集團收購了專門從事脫毒馬鈴薯育種的北京中聯(lián)宏業(yè)馬鈴薯科技開發(fā)有限公司,馬鈴薯育種專家孫慧生及團隊加盟,并有1000多份種質(zhì)資源歸屬希森集團。這一年,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落戶希森集團。
自2011年推出首個自主知識產(chǎn)權新品種“希森3號”以來,希森集團現(xiàn)在已有包括“希森6號”在內(nèi)的11個馬鈴薯品種通過品種審定和國家農(nóng)作物品種登記,被大面積推廣,同時還儲備有一批待登記推廣的馬鈴薯新品系。
有好種子,才有收益。
“‘希森6號’推向市場后,我們才開始盈利。育種二十多年,最難的時候只能賣房子,我也由富翁變成了‘負翁’。也想過放棄,但資金投進去了,下馬是死路一條,往前走還有點希望?!绷合If,育出好品種就是成績,這二十多年沒白干。
“除了品種原因,脫毒種薯普及率是關鍵”
“馬鈴薯產(chǎn)量高不高,關鍵看脫毒種薯。如果說優(yōu)良品種是馬鈴薯的‘芯片’,那么脫毒種薯就是馬鈴薯的‘電源’,沒有它,有好品種也難高產(chǎn)?!眱?nèi)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(yè)有限公司組培中心總經(jīng)理黃兆文說,內(nèi)蒙古海拔高,光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,雨熱同季,病蟲害少,種薯感染病毒的幾率小。
作為馬鈴薯種植大國,此前我國馬鈴薯單產(chǎn)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更與馬鈴薯種植強國差距較大。“除了品種的原因,脫毒種薯普及率低也是關鍵原因?!绷合If,但換個角度看,馬鈴薯在中國增產(chǎn)空間很大。
一般來說,馬鈴薯每畝地需要350—400斤種薯,一斤種薯兩三元錢,再加上其他成本,平均每畝地的成本就在3000元左右。因此很多種植戶不購買脫毒種薯,而是直接將自己種的土豆留到第二年育苗后再種植。馬鈴薯耐瘠薄,對生長環(huán)境要求不高,很多種植戶不重視馬鈴薯的管護,種上就不管了,馬鈴薯的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都受影響。
“以‘希森6號’為代表的良種種薯普及推廣,能讓老百姓算出賬來。市場上‘希森6號’的商品薯每斤售價要高出其他品種0.1-0.15元,種植戶每畝至少增收1000元?!绷合If,要讓更多的種植戶都能用上優(yōu)質(zhì)高產(chǎn)的“希森”種薯。
目前,商都基地年可繁育脫毒苗1.5億株,生產(chǎn)脫毒原原種4億粒,加上山東、北京兩個基地,希森集團年可生產(chǎn)原原種8億粒,能滿足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三分之一的用種需求。
“土豆加工成全粉,可以貯存15—20年不變質(zhì)”
馬鈴薯曲奇、馬鈴薯面條、馬鈴薯麻花、馬鈴薯全粉……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展臺上,擺著各式各樣的馬鈴薯制品。
與大多數(shù)育種企業(yè)不同,希森集團在育種、繁育的同時,還主動搞起了加工。
“育種,不能關起門來搞,要緊跟市場看需求。”梁希森說,“把馬鈴薯用途開發(fā)好,育種才能更有的放矢?!?/p>
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李學洋告訴記者:“馬鈴薯的用途不容小覷。在糧食儲備領域,馬鈴薯加工成全粉,可以貯存15—20年不變質(zhì),更適合作為后備糧食維系糧食供給。很多國家軍隊吃的壓縮餅干、航天員在太空中吃的食物,也都是由馬鈴薯制成。同時,馬鈴薯富含膳食纖維、脂肪含量低,在高端食品領域大有作為。”
但價格較高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。馬鈴薯全粉1噸要1萬多元,貴的時候能到1.7萬元,是面粉價格的三四倍,添加全粉后的產(chǎn)品價格難免會貴一些,直接影響全粉的推廣。
“我把用了10年的全粉生產(chǎn)線賣了,今年打算生產(chǎn)一種全新的主食——生漿饅頭。”梁希森說,生漿饅頭就是直接將鮮馬鈴薯清洗去皮后打成生漿,然后跟面粉按照1:1的比例混合制作而成。由于馬鈴薯含水量高,整個制作過程基本不用水。這樣的制作工藝下,生產(chǎn)成本和銷售價格同步下降了不少。
目前,生漿饅頭在樂陵的一條生產(chǎn)線已開始試生產(chǎn),在商都縣的三條生產(chǎn)線也即將投產(chǎn)。
“以前,種植戶是把個頭大、薯形好的馬鈴薯賣掉,個頭小的就直接丟掉?,F(xiàn)在這些個頭小的馬鈴薯可以送到加工廠,增加一部分收益?!绷合If。
但并不是所有馬鈴薯都適合做成主食,要看品種?!熬哂械矸酆透晌镔|(zhì)含量高、還原糖含量低、表皮光滑等特征的品種才適合機械化加工?!笨缀C髡f,市場上的加工需求,也提示希森集團在前端育種時,把適合加工作為品種選育方向。
采訪時,這位68歲的育種人,幾次靜靜注視辦公室里那幅馬鈴薯畫——綠色枝蔓鋪滿薯田,白色花朵點綴其間,黃色土豆正在大地里生長。這就像梁希森10歲時的夙愿,正在一步步生長并成為現(xiàn)實。
(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瑛琪 趙豐 實習生 于家源 趙雨鑫 報道)
標簽: